揭秘手术台丨支架原来是这么放进心脏的!【冠心病系列之33】
当我们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时,如果发现冠脉血管狭窄超过了70%,再结合患者的症状及斑块的稳定性等因素,医生会给出是否需要植入支架的建议。
一般情况下支架植入会在冠脉造影后即刻进行,因此,患者和家属应尽量在此之前决定好是否同意置入支架,以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损伤及经济负担。
那么,所谓支架植入到底是怎么做的呢?
图
解
还记得下图左上这个鞘管吗?支架也是通过它送入心脏的。
手上的血管和心脏是相通的,但是离心脏还有一段距离,这之间需要搭一座桥,也就是导丝导管。
导丝导管从手腕上的切口,顺着血管通入心脏,到达血管狭窄处,这时,运送支架的“轨道”就铺好了。
狭窄的血管内壁是凹凸不平的,如果直接将支架铺在上面,支架不能完美的撑开,血管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狭窄,留下的缝隙还会增加血栓风险。
因此,我们要用到一个叫做球囊的装置,把狭窄的部位先扩张一下,这个操作称之球囊扩张。
球囊就像一个瘪气球,通过导丝送达狭窄血管处,快速充气后如同气球鼓起来,撑开狭窄处,再快速放气撤出。
这时血管的狭窄就能明显减轻了,变化如下图:
这时大家肯定会问了,血管都通了为什么还要放支架?
研究表明,单纯球囊扩张后的血管“畅通”都是暂时的,狭窄处的斑块仍然存在,随着血管的弹性回缩,会再次堵塞。
所以,我们需要放进一个支架加固一下,防止血管回缩。如果采用药物涂层支架,还可以释放抑制血管内皮增殖的药物,从而大大减少再次狭窄的发生。
所谓支架,就如同一个网状的空管,在体外时也是收缩状态的,内部还有一个瘪着的球囊。
就像刚才送球囊一样,这次是运送支架+球囊。沿着铺设好的导丝轨道到达指定位置后,快速充气,球囊扩张带动支架扩张。
放气后撤出瘪了的球囊,而扩张开的支架就会牢牢的贴在血管壁上了。
再过上数月,支架就会被血管内皮包裹,成为血管的一部分。
最后,再来个实例——支架前和支架后。
先来看看支架前:
再看看支架后,是不是好多了?
看完这篇文章,是不是觉得心脏支架植入并不复杂了?
“哈特瑞姆心脏科普”(CY-heartrhythm)精彩阅读之冠心病系列: